2010年6月28日星期一

老师的文章

不那麼光彩的富都監獄
富都監獄沿著富都路的圍牆,在2010年6月21日正式倒下。
終於,政府還是決定要將富都監獄拆了,首先是靠近富都路的圍牆,理由是要興建地下道。工程分期完成,在2012年時,據說富都路不會再塞車了;接下來就是監獄裡面的建築將一一拆除,將這個惡名昭彰、相傳鬼影憧憧的牢房推倒,倒下來的碎磚石頭在不久之後就會變成塊塊黃金,到時富都監獄只是一個歷史名詞,這個地方的新名字叫武吉敏登商圈。國家不會再因為市中心聳立了一棟百年監獄而感到羞恥了。
當工程處開始拆除圍牆那一刻,我們在電台裡細談富都監獄的歷史與價值,而現場已經擠滿人潮,沿富都路及漢都亞路的人流車流,彷彿在為監獄送行般放慢了腳步。閃光燈照耀斑駁的圍牆,神手在工人開路下,緩緩進場,一切就有如排練好的進行曲一般,當巨大的夾鉗怪手由上而下,將圍牆夾破成一個缺口之後,隨後的神手由牆外往內一堆,看似堅固無比的監獄圍牆,就這樣應聲倒下。這時候,原來喧鬧的人群突然間沒有了聲音,原來圍牆比想像中還要容易拆除,百年古蹟在面對發展的號令下,竟然如此脆弱不堪。

富都監獄內的舊牢房,將會隨著政府的商業發展計劃敲定而拆除。
不僅人群沒有了聲音,本來應該為保護國家重要歷史古蹟的文化部,也還繼續保持沉默。反而是財政部副部長代表政府回應了人民的疑問:富都監獄不是那麼的光彩,國家沒有打算要將它保留,或為監獄設立博物館。簡單的回應,充分表達了政府的思維,這是一個在發展中,追求經濟進步的國家,在金錢利益為前提下,一棟老監獄算得了什麼?去過許多國家的副部長還說,世界許多主要的城市都不會保留監獄為博物館,畢竟那不是十分體面的事,因此拆除富都監獄,改建成商業中心,才能符合先進國家的形象。

舊牢房的入口設計比外圍牆大門的設計還要更細緻。
富都監獄從1895年落成,一直使用到1996年,過後曾經一度改為博物館及吸毒者收容所。在收容所關閉後,政府隨即交由城市發展機構(Urban Development Authority)規劃發展。該機構原為政府屬下的一個城市發展計劃代理機構,在後來政府推動私營化後組成官聯公司上市。從政府機構轉型為私營的最大差別在於,前者是政府機構,所有施行的計劃前提是以增進人民的福祉為目標;在轉為私營機構時,其目標便從服務人民轉變成以營利為主的事業體。當政府將富都監獄交由該機構去規劃發展時,其實早已註定了它的命運。

舊牢房為三層建築,曾著關過無數的罪犯、二次世界大戰戰俘、以及為爭取國家獨立的政治斗爭者。
根據副部長的說法,富都監獄拆除後,該地點會興建高層建築,其中60%將做商業用途,40%將成為高樓住宅。無窮境的開發與建設,已被政府奉為最高行事原則。吉隆坡2020年都市發展藍圖的主題便訂為“邁向世界級的都市”,只是這個世界級都市的定義,是以人口達到一定數量的增長來衡量,而非將吉隆坡打造成為更為舒適,更適合居住的城市。

當年英殖民政府選擇在半山芭的位置興建富都監獄,這個地
方原來是一個名叫Pudu Village的小聚落,算是吉隆坡的外郊。然而百年之後,市郊已經成為城市的正中心點,這樣一塊寸土寸金的地點,許多商人早已覬覦多時。商人崇尚經濟利益本來就是一個本位的事,但若政府也跟商人一樣,把經濟利益擺在人民福祉的更上面,最終造成城市發展失衡,商業考量凌駕最基本的都市生活需求,最終只會讓吉隆坡變得更不適合居住。

舊牢房內部
如果我們仔細檢視富都監獄周邊範圍,會發現這一帶地區嚴重缺乏都市開放空間,商業建築林立,人口擁擠,交通節點等問題正是這地區當下最需要解決的問題。而富都監獄在百年之後仍然屹立在市區中心,無形中幫助了市中心保留一塊珍貴的低密度開放空間。對該地區的居民,甚至是廣大的吉隆坡市民而言,此時最需要的是一個友善、開放、低密度的都市公園,而非官員眼中有利可圖的大型發展計劃。
以富都監獄現有的狀況來看,它最適合被再利用為吉隆坡藝
術特區(Art District)及藝術公園。在監獄不遠處的金河廣場街道旁邊,即有一群熱愛街舞的青少年在那裡表演排練,從富都監獄一帶至武吉敏登一帶,經常可以見到青少年活動,相信將富都監獄保留再利用之後,將會受到許多人歡迎。在範圍內仍然可以進行一些商業活動,但整體的空間再利用,應該是以提升市民生活素質為優先考量才是。

環顧世界各大先進的都市,都會有一些空間保留給市民做休
閒活動用途,在鬧市中仍然可以找到一處安靜的地點,放慢步行的速度,感受這城市的另外一種風情與美麗。例如紐約的中央公園、台北大安森林公園,倫敦的海德公園;此外,還有一些都市負面文化遺產的再利用可以參考,例如日本北海道函館金森紅磚倉庫再利用、台北的華山藝文特區等等。

如果說到保留監獄是那麼的不體面,那麼我們更應該去看看
英國倫敦塔,那個不體面的監獄曾經關了女皇伊麗沙白一世,也處死過不少皇族貴爵,現在還收藏了皇冠寶石、皇家軍械等,還有,這個監獄在198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除了倫敦,還有默爾本、香港的獄多利監獄、台灣嘉義監獄等。除了監獄,還有著名的捷克特爾辛猶太集中營、柬埔寨的紅高棉監獄及屠殺場,都誠實的保留了下來,除了見證歷史,也有啟示的作用。

富都監獄終究還是會拆除,因為那些不光彩的過去。在高尚
品味的決策者眼光裡,除了富都監獄,吉隆坡還有許多不光彩的老建築,最好的方法就是統統都拆去,否則不能許人民一個光彩與體面的未來。

星洲日報/漫步五腳基.張集強.2010.06.20

走進茨廠街的時光隧道
新九如飯店後方的雙層店屋,是茨廠街一帶僅存的早期街屋
茨廠街記載許多吉隆坡開發的歷史故事:首先,從最早的沼澤地到後來演變成吉隆坡礦區中心、貿易集中地,當時華人支配了這裡的經濟發展。葉亞來擔任吉隆坡甲必丹時期,開創了全新的局面,街道形成了、讓礦工棲身的“公司屋”(亞答屋)建成了、巴剎、賭場、藥材店等,奠定了吉隆坡市的雛型。葉亞來在某處建立茨廠,茨粉成為當時吉隆坡主要生產品,茨廠聘請外國工程師打理,還有先進的研磨機等,機器在白天轟轟作響,成為人們對那裡最鮮明的印象。不久後,茨廠成為了這裡的地標,茨廠街成了最熱鬧的街道


1880年3月,英國人將政府機關從巴生遷移到吉隆坡,
在茨廠街的對岸,武吉安曼(Bukit Aman)山上設立了最早的政府大樓。英國人來了之後,帶來許多新的管理措施,想當然爾,當地的華人生活即刻受到影響,首先是土地登記、清楚劃分每戶人家的地界,徵收土地稅等。後來,吉隆坡發生了幾次水災及火災,幾乎把所有華人興建的木屋摧毀。於是,殖民政府便透過葉亞來,說服當地居民向政府貸款,並提供大量的磚材,將吉隆坡所有建築重建,那是茨廠街最大的一個轉變時期。重建後的吉隆坡街道寬敞許多,建築物也美麗了許多,當時一些官員甚至說吉隆坡是全馬來半島最美麗的新興城市。

諧街靠近嘉美回教堂捷運附近的一掛店屋,可以明顯分辨是屬於不同時代的建築。
隨經濟發展,吉隆坡人口變得愈來愈稠密,只不過是10年左右的時間,吉隆坡的房子數量已經不足夠應付迅速膨漲的人口。因此,茨廠街的街屋再次面臨拆除重建的問題,沿大馬路的房子都受到波及。道路拓寬,同時延伸至市郊,一個新興城市,以茨廠街為中心點,逐漸向外擴展開來。

人口膨漲的問題同時帶來了衛生問題,為了避免過度擁擠的
居住環境造成疾病傳染,1900年初期,政府便開始強制規定居住人口,同時下令將建築物的內部空間改造,拆除街屋後段,以便空出衛生後巷(Sanitary Lane)。

在近期翻新,或在1990年代之後興建的店屋,由於空調與人造燈光大量使用,原本做為通風採光遮陽的窗戶已變得可有可無,最終使得建築外觀變得平板無趣。
茨廠街在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命運。這一百多年來的歷史變遷,都深深的烙印在這些街廓裡。走在這些老舊街道時,必然會感受到這些街道有別於其他地方的特色。而這些特色,正因為不同的歷史發展演變而成。因此,從歷史中去窺探,就好像走入茨廠街的時光隧道。當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之後,再走一趟茨廠街,便會對它產生更深刻的印象。

舉個例子來說,茨廠街一帶的街屋在經歷各種時代變革後,
有者拆除、有者幸免保存下來,但難免也經過一些改裝,也有一些老房子,忠實保留興建時的原味。這種種的建築景象構成了茨廠街的歷史風情畫。只要略懂一點歷史,或者年級夠大,走在老街時會馬上意識到這些構成歷史畫面的元素。例如戰前老房子大致上會比戰後的要來得細緻及華麗;在五、六十年代之後,大部分房子都不再出現古典裝飾,相對的比較重視“實用”機能,比如在遮陽方面,因為混凝土技術成熟,建築立面開口部可以用混凝土灌出水平延伸,且厚度偏薄的遮陽板。80年代後,鋁製窗框逐漸取代了百葉木窗或鑄鐵窗框,加上冷氣機愈來愈普遍,所有建築開口都改為氣密鋁窗。由於窗戶喪失了通風採光遮陽功能,到了90年代甚至新世紀,建築外觀愈來愈平板無趣。

早期的街屋五腳基上方橫梁為木梁,而木梁的斷面尺寸決定了建築物的寬度。
除了窗戶,另外一個可以辨別建築興建年代的方法,便是建築尺度的大小。目前在茨廠街一帶還能看到最早的街屋,大概只剩下廣肇會館左邊,新九如海鮮飯店後方的雙層磚造街屋了。早期街屋的主要特色是建築樓層高度不高,上層主要以木構造興建以減輕重量,以及建築寬度比較窄小等等。建築高度的問題主要是因為當時吉隆坡尚未有生產足夠的磚材,若從外地入口則花費太高,因此建築一般上只建到適用的高度即可;同時,當時木材取得困難,大部分木材皆從鄰近的森林取得,加上運輸不便等障礙,最早興建的街屋相對比較窄小,此乃用來做橫梁的木頭品質不佳等問題造成。除了新九如飯店後方,沿諧街(敦李孝式路)向北走,在靠近嘉美回教堂捷運站附近,以及沿峇都路(敦姑阿都拉曼路),都可以看見不同時代、不同尺度大小的街屋沿街而立。

1890年代之後興建的街屋五腳基上方橫梁已改為I型鋼梁,在鋼梁外側再加上磚及灰泥,以仿造成石梁的效果。目前部份的表面灰泥已經脫落,因此可以明顯看見內部的鋼梁構造。
另外一個最容易觀察的就是街屋五腳基上面,橫跨整個立面的橫樑設計。茨廠街店屋最早可以追溯到1880年代,由葉亞來及瑞天咸主導的街屋改建計劃,一直到20世紀初,短短的20多年間,街屋建築構造技術,尤其是橫樑設計方面,便已經有了幾次重大的改革。起先是使用木梁支撐,到了19世紀末,出現了使用I型鐵樑,由於社會對鐵構造還未能全面接受,因此一般上在I型鐵樑的外部,會用磚跟灰泥來填補,以致外觀看起來比較“厚實”。由於鐵樑會生銹,加上樓上磚牆長期施壓,會永久性變形,最終在20年代左右棄用,改為更加成熟的鋼筋混凝土樑。由於混凝土樑本身的結構強度,加上可塑性等優點,此後便成為建築構造材料的主流。

如果有一點時間,慢慢的去走一趟茨廠街,仔細觀察那些街
屋的建築細部,會發現原來這條街還保留了不同時代的建築特徵,而這些建築特徵都分別訴說不同年代,在茨廠街不同角落的歷史故事。

星洲日報/漫步五腳基.張集強.2010.06.13

摘自
星洲日報


2010年6月27日星期日

要么就做最好


上个星期是父亲节
您的儿子没有什么表示
只是买了您喜欢最喜欢的食物给您
您喜欢吃吗?
很久没吃了吧?

那天早上去了拍照
就是富都监狱的最后一天
那幅围墙也是您儿子的童年回忆

还记得每次经过
您都会说
“喂,你什么时候能有这样的程度?”

这短短的一句
话虽然没什么特别
但是确实促使您儿子继续画画的原因

您儿子知道您对他的期望很大
您儿子知道您对他很疼爱
您儿子也不想让您失望

尽管您走了
没有人在身边支持
您儿子还是坚持着
不管发生任何事情
都不会动摇到您儿子的信念

还记得小时候的一幅画
其背景颜色您儿子很敷衍得涂了几笔
不久后就中骂了
“要么就涂好来,要么就别涂,这样算什么东西!?”
“做事情,要么就做最好,要么就别做!”

这几句话至今仍然是您儿子的原则
永远记得!

爸,父亲接快乐!

2010年6月21日星期一

富都监狱,别了。。



还记得以前搭巴士,都会选择坐左边,因为都会经过一个地方,有着美丽的壁画的一道墙。这正是富都监狱的围墙。经过的时候,都会仔细的看看。当时还有从围墙的壁画中学习如何画森林呢!

妈妈说,当年(三十多年前)这幅壁画是由几个华人囚犯画的,在画的时候,会有狱警在旁监视着,从早上画到傍晚,而最让人佩服的是,他们都不用任何刷子来作画,都只是用手,再作变化,比如:手掌、手背、拳头、手指等。当时,妈妈还是二十来岁的女生,到现在已经三十多年了,听到围墙即将倒下,心里不是滋味,毕竟这道围墙也屹立不倒了整百年!也陪伴了吉隆坡人一段很长的时间,说没有感情是假的!

然而,这道围墙在一个小时前就开始拆了。。唉。。

富都监狱,别了。。


[吉隆坡]將改建商場公寓‧半山芭監獄拆留掀爭議







吉隆坡)擁有超過110年歷史的吉隆坡半山芭監獄將被拆除及改建為商場公寓,城市規劃專家與該區國會議員各持不同意見。


相信對於此消息,許多土生土長的吉隆坡人都會感慨良多;但2名城市規劃專家吳木炎和溫順強認為是時候進行改建計劃,但武吉免登國會議員方貴倫卻認為政府應該保留這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建築物。

城市策劃專家們認為,經濟蕭條導致改建計劃已經擱置多年,現在是時候採取行動。可是方貴倫卻認為保留文化遺產更為重要。


方貴倫:見證隆成長文物應受保護

方貴倫指出,政府應該保留擁有超過百年歷史的半山芭監獄,因為它應該是見證吉隆坡成長的受保護文物。
“但如果真的沒有機會保留這擁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物,該地段也不適合改建為商業中心和住宅區。
“首先,半山芭一帶的商業中心發展已經達到飽和點;第二,當局應該想到,沒有人會想購買建在監獄地段上的房屋,所以要建公寓房子的建議也不太恰當。”


建議改建公共交通轉換站

他建議半山芭監獄可改建為公共交通轉換站或停車場,以舒緩附近地區,尤其是富都車站和漢都亞路一帶的交通阻塞問題。

他認為該地段最適合作為交通轉換站,因為附近有單軌火車和輕快鐵站。此外,長途巴士也可以選擇在這裡載乘客或者放下乘客,這樣一來,也可以舒緩富都車站的交通問題。

“再不然,當局也可以闢出土地來作休閒公園,讓附近居民有個翠綠的休閒空間。”


(城市規劃專家)溫順強:各單位應嚴密監督工作

監獄本來就應該遠離市中心,把半山芭改作為商業發展是很迫切的一件事。在市中心做改建計劃肯定會帶來許多不便,但在之前興建雙峰塔時也是在市中心,所以應該可以解決有關交通的問題。

據我所知,吉隆坡市政局有條例規定,在市中心進行建筑工程時,載運沙石的羅里只能在交通不繁忙時段進入市區,所以相信不會在改建時期帶來太大的不便。

在改建期間,各個單位如市政局與環境局應該嚴密監督該工程,以便減少工程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此外,我也希望市民能忍耐一下,因為該區的發展將為當地居民帶來便利,并且為吉隆坡帶來更好的規劃。


(城市規劃專家)吳木炎:改建應兼顧交通系統

半山芭監獄改建為商業中心最適合不過。因為有關地段處于金三角地帶,屬於策略性地點,非常有條件成為商業中心。

這項改建計劃已被列在《吉隆坡市2020年藍圖草案》中,城市發展機構(UDA)其實是配合新經濟政策來改建該區的。

我想提醒當局,在改建計劃進行時,應該同時改善附近的交通系統,以免造成交通阻塞。


半山芭監獄搬遷至雙溪毛糯

前首相敦馬哈迪在1989年,把半山芭監獄搬遷至另一個適合地點,以便一勞永逸地解決牢房不足的問題。半山芭監獄的囚犯遷至雙溪毛糯監獄,該監獄耗資1億6000萬令吉興建,囚犯自1996年10月31日開始分批遷至雙溪毛糯監獄,搬遷工作費時3天完成。

半山芭監獄搬遷的主要原因為:

●建于1981年的監獄已老舊,其設計與位置不合時宜,尤其是座落在吉隆坡市中心,屬于黃金地段,80年代估計值3億令吉以上。
●坐落在繁忙的鬧市,一旦發生越獄事件,當局無法展開緊急和有效的圍捕工作。
●半山芭監獄四周高樓林立,造成監獄內的機密行動,可能會被有心人窺探,影響監獄的保安。
●不足以應付激增的犯人人數,在1985年,能夠容納2000名囚犯的監獄,卻擠了6550名囚犯。

新聞背景:半山芭監獄創建于1895年,占地10公頃,與吉隆坡黃金三角地帶為鄰。

監獄在1996年11月2日搬空后,曾開放予公眾參觀,成為亞洲首座供開放參觀的監獄,也闢為為期6個月的臨時“監獄博物館”,成人票價為12令吉,學生票價為5令吉。

此監獄于1891年動工,英國殖民地政府當時耗資13萬8000令吉興建,內有6排建筑物,其中包括130個囚室。監獄在開始階段只可容納600名犯人,后擴建至可容納2000名犯人,其中D座建筑物是執行死刑的地方。

半山芭監獄的外墻壁畫是于1983年,由鄺炎章、曾戴登和林金祥花了超過1000個小時繪成。監獄當局花了5000令吉,購買了327桶的漆料;壁畫長達270公尺,創下全球最長壁畫記錄。

在1986年10月17日,此監獄發生的囚犯挾持人質事件,成為轟動國內外的大事件。當年,以囚犯蔡捷成為首的6名囚犯,因為要求減刑而挾持兩名監獄醫務人員,并與2名談判專家展開拉鋸談判,但談判不果。不過,警方經過5天的策劃后,由特別部隊展開拯救人質的工作,不費一槍一彈將囚犯制服。


來源:星洲日報